<!--go-->
“本官也非常清楚,当今之世,各地世家之所以如此不待见我大汉,主要就是因为我大汉坚持两汉以来的察举制。之所以如此讨厌察举制,根本原因就是察举制虽然留的缝隙很小,但到底还是给平民子弟留了那么一点点缝隙。和九品中正制对寒门彻底封杀的格局比起来,确实让你们的利益有可能受损。”
前文所述,九品中正制,乃是各郡、各州的大州正对本地的士子进行评定,按照才能、品德、家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分。最后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品级。一般来说,上上这个品级是空的(那是预留给圣人的,谁又敢说自己是圣人呢)。中下以下就和官位无缘。在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五个品级中,谁能被评定为上中、上下,其家世起决定作用。
而士子出仕前的品级评定,几乎决定了这名士子以后一生的仕途。
换而言之,在九品中正制下,谁能做官,做多大的官,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了一切。
而汉代的察举制则不同。其后备官员的遴选一样靠举荐。其举荐的主要人员一开初是各郡的太守——把没有出仕的士子举荐给朝廷,叫做举孝廉。
孝廉被举荐出来后,要统一到朝廷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要在朝廷内充任郎官等低级官吏至少一年。这一年,是皇帝和朝廷重臣亲自对其进行进一步考察。之后,根据朝廷的需要和这个人才的表现,再授予相应的朝官或地方官职务。
在孝廉这一制度之外,察举制还有很多补充。比如,举茂才。
茂才,原称秀才。东汉建立后,避刘秀的名讳而改名。和举孝廉比起来,茂才不是郡太守推举本郡未出仕的士子。而是由州刺史或者州牧举荐本州内,已经出仕,但是品级仍比较低的优秀官员。得到举荐的优秀官员,一旦被朝廷认可,其仕途就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这是非常合理的制度补充。因为现实生活中,在实习期表现一般,导致起点太低,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慢慢赶了上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时任益州牧的诸葛亮举荐蒋琬为茂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