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部 马吕斯 第一卷 从其原子看巴黎 六 一点历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书故事发生的时期,几乎是现代了,但还不像今天这样,巴黎每个街口都有个警察(这是善政,但还不是讨论的时候),那时,到处都是流浪儿。据统计,警察巡逻队在没有围墙的空场上、建造中的房屋里和桥拱下面,平均每年要收容二百六十名孩子。他们的巢穴有一处名声远扬,养育了“阿尔科勒桥的燕子”。当然,那是社会最严重的病兆。人类的全部罪恶,都是从儿童的流浪生活开始的。

不过,巴黎自当别论。尽管我们提起那种往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巴黎列为例外还是对的。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里,一个流浪儿就是一个毁掉的成人,儿童放任自流,就要不可避免地染上社会的种种恶习,丧失天生的诚实和良心,几乎无处不是如此;然而,我们还要强调指出,巴黎的流浪儿,表面上看再怎么粗野,再怎么学坏了,可是内心差不多却完好无损。这种现象确实壮观,在我们历次民众革命所显示的光明磊落中大放异彩。巴黎空气的氛围,就像海水中的盐一样,能产生拒腐蚀性。呼吸巴黎的空气,能保持心灵的纯洁。

我们这样讲,绝不表明我们遇见那样一个孩子不会感到揪心:在他们周围,似乎飘浮着离散家庭的游丝。现代文明还远非完善,一些家庭抛弃亲骨肉,将子女丢进黑暗,丢在大马路上,不知所终,这种事情也绝非极不正常。这样就命运难卜。这种可悲的事还形成固定的说法,叫作“扔在巴黎石马路上”。

附带说一句,旧朝君主制绝不禁绝丢儿弃女的现象。城郊下层人的行为有点像埃及和吉卜赛,倒合乎城里上层人的口味,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解决问题。仇视平民百姓孩子的教育,原就是一种信条。何必培养“半瓶子醋”呢?这就是当年的口号。因此,无知儿童必然成为流浪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