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越读书,越落后 3.标签的力量及接受的难度,以《道德经》为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个事物一旦被打上标签,它便往往不再是自己本身,人们会非常便捷地通过标签来认识它,而无论当初这个标签到底有没有贴对。

一个不恰当的标签会使我们的知识滞后多久呢?

非常久,可以超过一千年。

如果今天我们问一个对传统文化略有兴趣的人“《老子》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多半的回答都会是“道与德”,毕竟《老子》又名《道德经》,顾名思义即可。的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就概括说“老子修道德……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后来《老子》又被尊以《道德真经》的名号,“道”与“德”这一对核心概念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这甚至迷惑了一些知名学者,比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就是这么讲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时期的讲稿合集,成形于1946—1947年,其后几十年来都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它的译本是国内同类书中阅读量最大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但仅以《老子》为例,如果摆脱“道德”标签的影响,或者看到后来的考古发现,冯先生或许会修正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冯先生写作《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未曾见及的,而逼着我们的旧认识要做很大升级的郭店楚简《老子》出土于1993年,那时冯先生已经作古三年了。

事实上,对“德”的重要性的质疑早已有之,因为这甚至可以从通行本《老子》本身推断出来。D. C. Lau(刘殿爵)在他20世纪70年代的著名英译本《老子》序言里就直截了当地说:“德”这个概念“并不特别重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