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问题常是老问题,这是读史最能解颐的一面。
古人探讨治乱兴亡,常常归结为“体制问题”,正反双方唇枪舌剑,激辩两千年而不歇。封建制和郡县制究竟孰优孰劣,谁该为长治久安居功,谁该为土崩瓦解负责,各有各的说法。
简言之,封建制是最传统的贵族社会,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士大夫,逐级效忠,世官世禄。孔子一心“克己复礼”,要复兴的周礼就是这样的一种封建制度;孔子所哀叹的“礼崩乐坏”,就是西周创设的封建制度的瓦解。秦始皇废封建而立郡县,传统贵族不复存在,聘任而来的郡县长官取代了世袭的封建领主,虽然逐级负责,但一致向皇帝效忠。
郡县制是集权程度最高的体制,因而也是管理效率最高的体制,只要皇帝一声号令,全国人力物力都能如臂使指地调动起来,在封建制下很难完成的浩大工程在郡县制下可以轻而易举完成。明君可以在郡县制下大展拳脚,昏君也可以在郡县制下大发淫威。
站在皇帝的角度,郡县制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一旦皇帝幼小、权臣当道,只要一场小小的宫廷政变就足以改朝换代,秦朝二世而亡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历史教训。封建制虽然稳定性强,但集权程度太低,非但皇帝做起来太不过瘾,而且强大的诸侯也有作乱的能力。所以,合理的结构似乎要在郡县制和封建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这个平衡点非常难寻,不断的试错意味着不断付出血的代价。
西汉建国,权力结构是皇权、政府、诸侯三大系统互相制衡,刘邦在有生之年积极消除异性诸侯,不使韩信、彭越这些战神级的人物对刘氏子孙形成威胁,但同姓诸侯依然享有广阔的封地和高度的自治权,于是在景帝朝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汲取教训,以推恩令诱发诸侯解体,又以各种政策限制诸侯的权力。于是到了西汉末年,用陆机《五等诸侯论》的话说,是“天下旷然,复袭亡秦之轨矣”,意即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却走上了秦始皇的老路,加强集权虽然能收一时之功,却败坏了百年基业,以至于王莽篡汉“易如拾芥”。而那时候汉朝宗室诸侯的表现,用曹囧《六代论》的名言,就是“解印释绂,贡奉社稷,犹惧不得为臣妾。或乃为之符命,颂莽恩德,岂不哀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