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 体制 (一)书本对决体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

当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在18世纪末开始攻击宗教时,他们主要是借助了书籍这一手段。他们在书中质疑,死人怎么可能掀翻墓碑石,并在毫无支持的情况下上升到大气层中呢;一个年轻女子怎么可能以童贞之身怀上天主的孩子呢;靠天使代人祈祷真的就能打胜仗吗;触摸殉道者科尔内留斯的胫骨就可以治疗耳痛吗?在辩论结尾时,他们往往会展望未来某一天,届时人类可望以理性取代迷信,此种理性见于世俗的科学、哲学、文学、诗歌作品,他们自己也为之倾倒。

虽然这些质疑者刻薄而又搞笑地批判了宗教,但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距,没有看到对手基本上不靠出版书籍来施加影响。换言之,宗教一方动用的是体制,即通过艺术、建筑、学校、制服、标徽、仪式、纪念碑、月历牌,集结了人山人海,让大家步调一致地作用于世界。

在塑造并延续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面,体制的确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与此相比,尽管书籍可以销售几百册乃至几十万册,把思想写到书中看来也算一个足够高尚的抱负,但书本这一媒介的影响范围终究十分有限甚至令人气馁。柏拉图在所著《理想国》中便基于自身经验,颇为动情地表达了对智识者形单影只、势孤力薄的感叹。他说道,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即所谓哲学王,不然世界就无法走上正轨。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想要改变局面,写书是远远不够的,思想家必须学会掌握体制的力量,惟其如此,个体的思想才有可能取得对世界无孔不入的影响力。

然而,不幸的是,世俗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天生怀疑体制,这种怀疑植根于自19世纪至今熏染着文化生活的浪漫主义世界观。浪漫主义教导我们嘲笑体制沉闷刻板、趋于腐败、容纳平庸的特性。知识分子的理想据说应该是一种自由精神,游离于任何体系之外,对金钱嗤之以鼻,与俗务一刀两断,在私人生活中以读不懂账单为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