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祖上三代都是上海人。三代以上,听说父系在浙江嘉兴,而嘉兴紧邻上海,就在上海的门口。我的祖父早亡,我从来不曾听人说起过他。我见到的祖母,是一个盘发髻、裹小脚的农村老太太,这是江浙沪一带老辈农妇的典型形象。到了我的姑母这一辈,就基本上不裹小脚,也很少盘发髻了。我有两个伯父、一个姑母。姑母也是农妇,她和祖母都住在上海县一个叫周沈巷的村子里,离徐家汇不远,随着都市的迅速扩展,它早已不复存在。顾名思义,周姓在周沈巷是大姓,那么,那里应该是我的父系离开嘉兴后的定居之地吧。
长兄如父,因为抚养之恩,父亲对大伯父怀有很深的感情,走动得最勤。但是,我比较怕大伯父,他不苟言笑,总是很严厉的样子。解放前夕,他靠做工积了一点钱,办了一个小印刷厂,阴差阳错地成了资本家,父亲常替他感到冤枉。我记得那个厂的情景,大伯父一家人住在闸北区一间窄小的房间里,旁边搭了个棚屋,就算是厂房了,有三架陈旧的印刷机和三个工人。公私合营后,工厂合并,印刷机尚未搬走,有一回,我的堂兄偷玩机器,差点儿被轧掉手指。那天父亲恰好带我去串门,我看见堂兄突然从棚屋里冲出来,脸色煞白,一只手紧捏另一只手,鲜血从指缝间流出,使我佩服的是他竟没有哭。
堂兄金德比我大五六岁,小男孩崇拜大男孩,我也是如此。他很早就戴了一副眼镜,这是我佩服他的又一个理由,觉得他很有学问。我考入北京大学时,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正临毕业,我们曾频繁地通了一阵信。他的信总是很厚,描绘大学生分配前夕的勾心斗角和复杂心态,讽刺味很浓,我誉之为果戈理笔法。后来,与郭世英的交往和惊心动魄的X事件占据了我的心灵,我给他写信就少了,向他宣布:“生活尚且应付不过来,哪有工夫去回忆。”这使他十分惊讶,断言一个低年级大学生不可能有如此纷繁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在江南造船厂工作,很快变得十分郁闷,不再有兴致通信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