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康河谷一线布防,挡在远征军前面的日军,是日军第18师团主力。这个师团本来是一个两旅团编制的甲种师团。加入缅甸方面军后,为适应山地作战取消了旅团一级建制,减少了一个步兵联队,改为三步兵联队制山地师团,但大大扩编了其炮兵编成,在胡康河谷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其实际战斗力反而得到增强。
这支敌军的主要编成如下:师团共辖六个联队,其中步兵联队三个,即第55、第56、第114联队,每个联队辖三个大队和两个炮兵中队,每个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和一个炮兵队、一个辎重队。步兵以外,师团还辖一个山炮联队,即第18山炮联队;一个工兵联队,即第12工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即第12辎重联队,总兵力两万余人。
胡康河谷道路艰险,溪谷纵横,非常不适于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在战史上,对中国远征军从印度杀回国内选择了胡康河谷这条险路,曾经有一个说法,认为这是为了出其不意。
试图出其不意,却遇到两万多敌军拦路,这实在不能算成功。事实上,日军缅甸方面军参谋前田博少佐在他的著作《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和战后处理》中,披露了当时日军的作战计划,对于中国军队会选择胡康河谷反攻缅甸,日军早有准备。
1943年年中的时候,日军在缅甸一共有五个师团。这些部队包括隶属于第15军的第18师团、第33师团和第56师团,以及直属于方面军的第55师团、第5飞行师团。
日军对这些部队的配置如下:司令部配置在缅甸首都仰光,第5飞行师团分散配置在缅甸各个机场;第55师团负责南缅防务,部署于印缅交界线南端的港口阿吉普一带,警戒英军从海上发动登陆攻势或沿海岸东进攻击;第33师团负责中缅防务,部署在曼德勒以西地区,对抗英帕尔方向的英军;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均部署在北缅,警戒中国驻印远征军和云南方向部队的攻击。中国远征军发动反攻之后,日军干脆将北缅单独列为一个战区,成立了第33军直接指挥该地区的作战。此后,日军陆续增兵,到1945年,在缅甸方面军属下共计有九个师团又三个独立混成旅团,用于缅北的就有五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占其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