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
题解
五幕“喜剧”《人民公敌》于一八八二年出版。它的问世,和《玩偶之家》、《群鬼》的出版与演出中的“风波”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部“家庭悲剧”中,作者号召妇女不做旧礼教和男权的牺牲品,提倡妇女解放,这就大大地激怒了资产阶级“正人君子”,有人责骂作者是“人民公敌”。易卜生对此非常愤慨,于是用《人民公敌》这出戏反击敌人的进攻。不过,易卜生写作《人民公敌》的动机还是比较早的。大约在一八七二年,他已在一封信中吐露了《人民公敌》中最著名的台词:“少数派总是对的”,“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立的人”。《人民公敌》于一八八七年在柏林上演,一八九三年在伦敦上演,颇得观众的好评。一九二一年,潘家洵翻译出版的《易卜生集》第二册曾收入此剧,当时译名是《国民公敌》。这里采用潘家洵的译本(曾收入《易卜生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并经过译者校订。
这出戏的第一幕开端,介绍戏剧的中心人物以及与他有关的正反面人物。挪威南部某海滨城市的温泉浴场医官斯多克芒夫妇,在家接待了各式各样的“客人”。除去医生和医生的妻子儿女,登场人物还有《人民先锋报》的编辑霍夫斯达、报馆职员毕凌,有医生的哥哥、市长兼浴场委员会主席彼得,有医生的好朋友、船长霍斯特。连同尚未亮相而又即将出场的重要人物,如医生太太的义父、制革厂老板基尔和印刷所老板阿斯拉克森,也通过人物议论向观众作了预告。斯多克芒珍惜浴场医官职务,他积极研究在浴场休养的人患病的根源。早在浴场动工时,他便提出反对错误施工的意见,可是彼得们不予理睬。现在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原来他发现从基尔磨坊沟流入水管的脏水毒化了浴场,把浴场变成“传染病的窝儿”。斯多克芒得到专家的化验书后,立即向市长呈送一份报告,准备在报上公布它,并要求重建浴场。第二幕与第三幕,是戏剧情节的发展。斯多克芒改建浴场的计划,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和尖锐复杂的矛盾。霍夫斯达、阿斯拉克森、基尔都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怂恿医生在报纸上公布材料,向彼得市长开炮。彼得像“暴君”一样,威胁利诱医生,不许他提出“报告”,否则予以撤职处分。他宁可毒害人民群众,也不愿承担这一笔改建费用和浴场停业损失。彼得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通过利害关系说服霍夫斯达等,让他们跟着他走,放弃发表医生文章的打算。第三幕的最后,医生处于逆境,但他发誓不放弃斗争,“一定要把真理说出来”。第四幕是高潮,市民大会上的斗争及其结局,符合剧情发展的逻辑。医生借用霍斯特的“场地”召集的市民大会,却被彼得及其“走狗”把持。愤怒的医生伺机揭发批判了彼得之流的虚伪和社会的腐化,他宣布:“打倒‘真理完全属于多数派’这句谎言”,“只有少数人才有公理”。在彼得、阿斯拉克森的操纵下,医生被市民大会宣布为“人民公敌”。最后一幕,市民大会以后,医生失去了工作。他不愿用“谎话”把基尔的肮脏的制革厂“洗刷干净”,放弃了基尔留给妻儿的一大笔财产。医生发誓,他要坚持信念,教育孩子,战斗到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