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辑 面对的姿态 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在1999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上的演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会主席、与会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十分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以一个中国作家的身份,在这样一个学术交流大会上表达一些自己关于文学的想法。

我不是专门的批评家,不是文化学者,更不是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深有心得的专家。我想,大会提供给我这个讲坛,可能不仅仅因为我可以算得上中国当代文学格局中一个好的作家,或者说,我的某些创作成果,可以代表当下中国文学所已达到的水准。大会组织者盛情相邀,我想更是由于我个人身份与创作上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或许会让一些与会学者,用比较的眼光看到一个有意味的个案。

个案的搜集与探究不能帮助我们建构理念,但我们可以期望,也许这个案会有助于我们固化理念,并使理念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加丰满。

我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

我出生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从现在所在的成都平原,向西向北,到青藏高原,其间是一个渐次升高的群山与峡谷构成的过渡带。这个过渡带上在藏语中称为“嘉绒”,一种纯语义学上的考证认为,这个古藏语词汇的意思是靠近汉人区山口的农人。直到目前为止,还有数十万藏族人在这一地区过着农耕或半农半牧的生活。我本人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在河谷台地上农耕的家族。我今年40岁。其中有36年,我都生活在我称其为肉体与精神原乡的山水之间。直到今天为止,我离开那片土地还不到三年时间。

从童年时代起,一个藏族人注定就要在两种语言之间流浪。

在就读的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更高等的学校,我们学习汉语,使用汉语。回到日常生活中,又依然用藏语交流,表达我们看到的一切东西。在我成长的年代,如果一个藏语乡村背景的年轻人,最后一次走出学校大门时,已经能够纯熟地用汉语会话和书写,那就意味着,他有可能脱离艰苦而蒙昧农人生活。我们这一代的藏族知识分子大多是这样,可以用汉语会话与书写,但母语藏语,却像童年时代一样,依然是一种口头语言。汉语是统领着广大乡野的城镇的语言。藏语的乡野就汇聚在这些讲着官方语言的城镇的四周。每当我走出狭小的城镇,进入广大的乡野,就会感到在两种语言之间的流浪。看到两种语言笼罩下呈现出不同的心灵景观。我想,这肯定是一种奇异的经验。我想,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种体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