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 三 治世与乱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资中筠先生的文章在说到这个问题时,是用许多范例来说话的。根据这些范例,我们不妨把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出处”,依照“时世”和“际遇”两个坐标分为各种类型。

先按时世分。处于“治世”的,可以贾谊、李白为例,前面已经说过。处于“乱世”的,则又有两种。一种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一种以诸葛亮、谢安为典型。嵇康和阮籍,可以算是“不合作主义者”。嵇康是宁肯打铁(其实这在当时是一件雅事,就像现在穿乞丐装吃农家饭一样“酷”)也不仕晋的,还写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则是整天泡在酒里,常常一醉就是一两个月,弄得司马昭想和他做亲家也没做成。但嵇康为此付出了极高代价(资先生谓之“以生命殉其高傲”),阮籍则可谓“醉生梦死”,而且晚年时脾气变得很好,竟然能够“口不臧否人物”,其实同样付出沉重代价。所以这两个,不能算是成功。

成功的就是诸葛亮和谢安了。他们应该算是“身居乱世,待机而出,功成名就,出处自如”的典型,因此最为后世仰慕。诸葛亮在隆中待价而沽(也可以说是“待价隆中”,颇有些名门淑女“待字闺中”的味道),硬是弄得刘先主“凡三往,乃见”。谢安的谱更大,曾辞官隐居东山二十年,直到天下沸沸扬扬,都说“安石不出,如苍生何”时才出山。于是各自留下一段佳话。诸葛亮留下的是“三顾茅庐”,谢安留下的则是“东山再起”。

出山以后,两个人的表现也都不俗。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谢安的故事,至少大家也知道一个“淝水之战”。实际上,诸葛亮名气虽大,成功的程度却不如谢安。我们现在心目中的诸葛亮,其实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与历史的真实颇有些距离。谢安的形象没有经过演绎,因此反倒真实些。说起来这两个人其实并非同一类型,谢安显然比诸葛亮更圆滑也更沉着。有两个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据《魏氏春秋》,五丈原大战时,司马懿曾问蜀使“你家丞相工作忙吗”。蜀使答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也就是罚二十军棍的事都要亲自主持)”,所以司马懿说“亮将死矣”。谢安的风格却完全两样。“淝水之战”那么重要的战役,他并不亲临指挥,让子侄们去打。捷报传来时,他老先生不动声色,照样下棋。直到棋友沉不住气,问他有什么情况时,才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小孩子们已破贼军”之类的话。倘若是诸葛亮,决不会如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