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 七 报国与全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东坡们不能“忘却营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报国情结”。

前面讲过,中国传统社会的读书人是由士演变而来的,而士原本就有参与国家大事的资格和义务,其中不少甚至是文武双全的。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士变成了读书人,读书成了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但“修齐治平”的理想却没有变,“忧国忧民”的传统也没有丢,满脑子还是“内圣外王”,想做的还是“出将入相”。这是他们不能不入世的原因。这里面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义务,并不是一个“俗”字就可以打发或了断的。

相反,出世和清高反倒有些可疑。资中筠先生说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清高“大多是逼出来的”,我想补充一句:还有不少是“装出来”的。所谓“养望”是,“终南捷径”是,甚至故意唱反调也是——“要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由“持不同政见者”变成“最坚决的拥护者”,有时竟只要一夜工夫。总之,条条道路通罗马,无论“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都通向仕途,只不过有的“青云直上”,有的“曲线救国”而已。

所以我们读古人书,千万不要太过天真。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以清高自诩或相推许的,但“假冒伪劣”也很不少。比如潘岳(安仁),是美男子,也是大诗人,写过有名的《闲居赋》,很清高的,却其实是官迷。为了讨好权臣贾谧,竟然每天守在贾府大门口,看见官车扬起的尘土立马倒头便拜,正所谓“高情千古闲居赋,争(怎)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诗)。实际上,除少数几个如陶渊明外,大多数人的“清高”,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就是因为装模作样,当不得真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