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收到一个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来信,她叫王卉媛,在信中详细叙述了她抵制应试教育并获成功的经历。大致情况是,在父母顺其自然的教育态度和自己兴趣至上的学习态度支配下,从小学到中学,她似乎一直不用功,也没有上任何课外班。但是,她喜欢看“闲书”,包括简本英文小说,高中时迷上了相对论、哲学等,兴之所至,还看动漫,看电视的科学类节目,写作,画画。她的课内成绩长期平平,但奇迹般地后来居上,最后轻松地考入了北大中文系。

我在我的公开邮箱中发现了这封信,读得津津有味。今年一月,我出版《宝贝,宝贝》一书,书中叙述了我在女儿的教育上的做法,也是把快乐和兴趣放在第一位,鼓励她看“闲书”、想问题,不上任何课外班,结果很好,即使在应试上也名列前茅。我的女儿毕竟刚升初中,王卉媛已经度过应试教育中最艰难的中学阶段,她的案例是更有说服力的,证明了在应试体制下,个人——包括作为个体的学生、家长、教师——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坚持素质教育,与应试体制相抗争,并且做到在这个体制中也不成为输家。

我相信,类似的案例一定还有不少,只是这一个碰巧让我知道了。我还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对应试体制的祸害有切肤之痛,另一方面又怕抗争会使自己遭到淘汰,只好痛苦地被它拖着走。对于他们,王卉媛的案例尤其具有激励的作用,能够在抗争这一边增加一个砝码。因此,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把她的信和我的回信发表在了我的博客上。

反响非常热烈,许多人表示赞赏和受到鼓舞,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网友们围绕这个案例展开了讨论。被质疑得最多的一点是:王卉媛考上了北大,你为她叫好,你岂不仍是在用应试的结果衡量教育的成败?是否可以认为,她的方法不是应试的,而最终的评价指标仍是应试的?对于这个质疑,好些网友替我做了回答,他们指出:这个故事的主题与北大无关,作为一次突破应试教育的阶段性成功,北大只是做了一次检测的量具,这个故事真正的主题是有关教育,有关人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即使没有考进北大,只要她保持喜欢、兴趣、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在任何一所大学,都将使她收获到更多,也必将为她今后的人生带来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些话都说得非常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