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首页刊发了我的《我没有反对人们读于丹、易中天的书》,但把标题窜改成了《我为什么说不要读于丹、易中天的书》,意思正好相反。我刚在这里纠错,你们就在那里把我的纠错改造成了新错。唉,媒体啊……
怪不得一小群对我一无所知的网民拥入了我的博客,向我开骂。当然,我不必理会。
也有善意的批评者,我愿意向他们澄清我的观点:
一、对于于、易通过“百家讲坛”在图书市场走红的现象,我曾写《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一文,比较完整地表达了我的看法,可在我的博客中查到。
二、就国学是对中国古籍的研究而言,我完全不主张大家都从事国学,那当然只是相关领域学者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反对媒体把“百家讲坛”节目热播和于、易走红扯成所谓“国学热”。这的确是两回事。国学不可能热,不必要热,事实上也没有热。
三、我强调的是经典,而不是国学。国学是少数学者的事,经典却属于每一个人。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我的阅读定位,我自己受益无穷,因此也乐意推荐给别人。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好的东西就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享用,却把时间浪费在次好的、较差的东西上?当代无大师,廉价的“大师”帽子却满天飞,真让人汗颜。我研究尼采,把主要精力用于翻译,而不是写专著,就是为了让人们不是通过我的介绍了解尼采,而是能够直接阅读尼采的著作。我太知道在尼采面前自己的分量之轻。
四、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这和是不是所谓“精英”毫无关系。你不是作为“精英”,但必须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大众”,才能走进真正属于你的书籍世界。使我反感的正是现在这种由强势媒体主宰多数人阅读取向的局面,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窝蜂全去读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本书,这些仅仅跟着媒体跑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而不再是“个人”,我在此意义上称之为“大众文化消费”,定性非常准确,一点儿没有冤枉他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