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二
我在哈佛燕京学社阅读胡汉民档案时,特别注意收集有关张学良的资料,在这方面颇有收获。
1932年12月19日胡汉民复张学良函云:
陈言同志来港,奉到手示,备悉种切。弟历来主张,想经察及。比月以来,外侮日深。晏处覆巢,宁有完卵。所期兄以决死之精神,为民族求生路。桑榆之失,断可收于东隅。至于内政意见及南中同志意,经与陈同志详谈,俱托归报,希深察为幸。附赠拙著《革命理论与革命工作》一部,并乞检收,顺颂近祺。
陈言,张学良秘书。所称张学良“手示”,未见。1932年9月,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与日本驻伪满大使武藤信义签订《日满协议书》,日本外务省宣布承认“满洲国”。10月,国联调查团提出国联共管东三省的主张。11月,日本侵略军大肆进攻东北抗日救国军马占山、苏炳文等部。胡函所称“外侮日深”,当指上述史事。对于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时放弃东三省,胡汉民是极不满意的,曾在诗中尖锐抨击:“去年寇来袭,带甲一宵靡。奇辱古无闻,丧地从此始。”但他仍希望张学良能奋然振作,坚决抗击日本侵略,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重写自己的历史。函中所云“以决死之精神,为民族求生路”,“桑榆之失,断可收之东隅”云云,均是这一意思。
日军在侵占东三省后,即积极准备侵略热河。1933年1月3日,日军占领山海关及临榆县城,华北门户洞开。2月4日,胡汉民派陈中孚北上,携函面见张学良,函云:
自榆关陷落,即得陈言同志来电,谓兄已决心抵抗。顾荏苒经月,未见有实际之表观。弟谓日之于中国,其侵略方式为蚕食而非鲸吞,故经一度之攻城略地,即出之以延宕和缓之手段,巧为解脱。当局受其愚蒙,国联被其欺骗,而日人之计乃大售。苟不能窥破此点,积极抵抗,并进而收复失地,则日人本此政策进行,华北终必沦亡,中国且为日有。兄前以不抵抗而丧失东北,兹又以不抵抗而丧失榆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虽示负最终之责任者当别有人在,顾兄身当其任,究何以自解于国人?纵不为个人计,独下为数万万人民之身家性命计耶?西南持抗日、剿共之旨,戮力经年,限于地域,效命无所,然所以期望于兄者,至极殷厚。切盼毅然决然,先求华北将领步调之一致,振奋一心,与日抗战,使中国不致自此而亡,则绵薄所及,必当力为应援也。兹以陈中孚同志北上之便,顺致拳拳,尚希审察而笃行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