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维新的陷阱 难产的交班:归政及其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政权的继承和交接是一个大难题,它困扰着几乎每一个朝代,造成无数的逼宫、夺嫡的骨肉相残的惨剧,而且,只要掌权的先一辈一息尚存,和平交接就几乎不可能。

儒家经典《周礼》为了维护宗法封建制度,规定了“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继承制度。然而,东周以后,宗法封建制度就变得残破不全从而变形了。因此。这一制度很难再不走样地执行下去。嫡长子不再承负西周时代的大宗的意义,或者至少这种意义已经淡化。所以对他们的能力、德行诸方面的要求就突出起来,老国君的喜好也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在实际的皇位继承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老皇帝在自己尚年富力强时,就预先选定太子,安排专人培养教育乃至专人辅佑(这种太子可能是嫡长子,也可能不是),往往老皇帝尚未现老相,而太子却已成年,有的甚至聚拢了一定势力。这样一来,储君与现君之间,虽然是儿子与老子的关系,也不免隐然出现权力之争。即使并无真正的冲突,双方也会十分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酿成骨肉相残的权力冲突。汉武帝与卫太子之间的悲剧,是老子处理掉了儿子,也有儿子逼宫弄死老子的,如齐桓公困死别官。

但是,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老皇帝出于各种原因,还没有死就提前把皇位让给儿子,自己去做太上皇。赵武灵王是出于一种理想主义,而唐高祖和唐明皇则是出于无奈。清代的乾隆居然是出于他的誓言,他发誓不超过他爷爷康熙的在位年限,因此退居太上皇。

至于老皇帝死得太早而嗣君年幼无法亲理政事的情况,在清朝之前有太后临朝的惯例,在清朝则由摄政王或辅政大臣来代行“君职”。如果是太后临朝,因为这是一种非制度化行为,没有什么归政不归政的问题,除非野心极大如武则天,可以干脆做了女皇,其余的早晚会将决定权交给儿子,而所谓的摄政王和辅政本身就不是君王,除非想篡位,否则也不存在赖住权柄不放的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