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无法完成的神话——奇正结合的“施利芬计划”
俾斯麦所缔造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老牌欧洲强国无不对其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同时,德国地处欧洲中心,列强环绕,战略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德意志统一不久,德国参谋本部便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应对未来全面的欧洲大战。在普法战争后不久,当时的总参谋长老毛奇就已经预见到了将来德国有可能会处于两线作战之苦。他的计划是在未来的两线作战时,对法国先取守势,快速击败迟缓的俄国后,再反攻法国。瓦尔德泽接任参谋总长后仍遵循老毛奇的观点。可是到了施利芬伯爵接任总参谋长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施利芬彻底摒弃了老毛奇的思想,把作战的顺序整个改变了,他制定了一个“先西后东”的战略,也就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认为俄国疆域的广袤将阻碍他们取得确定性的胜利,但由于法国依赖一条沿着法德边境修建的坚固防御线与德国对峙,这使在西线取得迅速成功也同样成为问题。所以他建议入侵比利时,这样可以扫清法国防御工事的周围地区。通过比利时的德军就可以从侧翼包抄法国防线和巴黎,从而摧毁法军。法国被消灭之后,德国就可从容对付俄国了。
德军总参部是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它的参谋人员的水平都很高,身为德国总参谋长的施利芬伯爵,跟所有的德国军官一样,深受克劳塞维茨“法兰西王朝的心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这一训示的熏陶,但这句名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指引的那条路由于比利时的中立,是条涉足不得的禁途,何况比利时的中立,又是德国同另外四个欧洲大国所永远保证的。法国以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长达约200公里的堡垒,堡垒的东南从瑞士的天然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以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尔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凡尔登以北30多公里,是卢森堡、比利时和阿登崎岖的山路和森林。要想进攻法国,施利芬认为不要指向这些大型要塞,因为攻克这些要塞需要大量的攻城装备、时间和精力,以致有可能无法达成包围,况且攻城只能从一面进行,因此,进攻者倒不如从其间隙中推进,为达此目的,必须破坏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的中立。1891年,施利芬一上任就提出了第一号《对法战争备忘录》。施利芬认为德国要掌握战争主动权就必须先迅速打败法国,因为战争一旦爆发法国会立刻侵入德国,而对付俄国可以利用其动员速度慢的缺点与之周旋,等到打败法国之后再全力和俄国交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