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的女儿上小学六年级,说老师布置了一百道题作为寒假作业。朋友很神秘地问我,知道是什么题吗?我说不外是数理化吧,他说你猜错了,全部都是“脑筋急转弯”。女儿整个被搞蒙了,一道也做不出来,着急得一大早就把这位可怜的老兄给摇醒了,当老爸的哪能不心疼女儿,只好帮着琢磨。他表情神秘地说了两道题,其中一道是,当你回家时兜里没带钥匙,为什么走到门口门却突然开了?答案是,那是个自动门。另一道问,把冰化成水的最快办法是什么?答案是,把“冰”字的两个点抹掉。老友说,一般人准会想到把冰扔到火里融化是使它最快变成水的办法,按理说这样的回答也不该算错,可老师肯定认为这种“惯常”思维特没想象力,根本不该做标准答案。我由此联想到了中国人是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问题。这两道题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句共同的潜台词:只要动点歪脑筋,光想不做,这事就解决了!或者换个说法:最好在不出手、光练嘴皮子的情况下就能把事情搞定。至于这瞬间抖机灵的“想象”是否真能解决现实问题,却根本没人关心。
我曾看过一档日本娱乐节目,这档节目的宗旨是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表演一出短剧,然后由评委给分。当然,表演的方式形态各异,要赢得评委青睐,并非易事,完全取决于个人构思的新颖独特。有的人可能花几年时间做出复杂的道具,搞上整整一台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有的人可能只是孤身一人,完全依靠形体的丰富表现,以博评委和观众的欢心。总的感觉是,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通过行动展示仪态的魅力。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学生打扮的腼腆小伙子背个书包上台,表演开始,他伸出自己的左手,用右手抓起左手手背上的一块皮,说这隆起的皮肉就是富士山,然后又抓起手心里的一块肉向下拉扯说,这是富士山的倒影,然后纯纯地笑着说,表演完了。结果出人意料地得了个高分,甚至高于其他那些显然经过精心准备、拥有繁琐道具和表演程式的节目。我一直在想,凭什么这个节目就能得高分?在中国推销“脑筋急转弯”的风气里,这个淳朴的动作肯定得不到什么分数,至少评委认为他不够诡诈和机巧。而在日本人的眼中,小伙子不是靠语言的机敏,而是靠淳朴至极的动作,表现出一种删繁就简的美学意境。与之相比,“脑筋急转弯”式的回答无外是用最俭省的语言换取对偷巧“抖个机灵”的廉价赞许,表面上是“机锋”频现,实际上却是助长孩子眼高手低和投机取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