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波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上级让他这样紧赶慢赶,竟是在追赶一位新四军老战友——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戴煌。
戴煌,1928年出生于江苏阜宁县。抗日战争中,戴煌当过游击区的儿童团长,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7年进入新华社成为军事记者,枪林弹雨之中,他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报道。
朝鲜战争中,戴煌入朝,于1952年采写的通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成为在中国传诵一时的名篇。此后,戴煌又参加了东海岸抗登陆和金城突破战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报道。
20世纪50年代,新华社记者戴煌在越南
1953年11月,新华社在北京举行全国社务会议,戴煌作为志愿军总分社代表从朝鲜回来参加会议。会议间隙,戴煌偶然听得新华社负责人商量,要派一个得力记者去越南。原来,杜展潮、萧光夫妇到越南后工作还顺利,但萧光到越南后怀孕了,不久后将回国分娩,杜展潮也要在萧光临盆前从前线撤回,照料妻子。
此时,国内一派升平景象。除了朝鲜和福建方向外,许多军事记者已经马放南山,不少人成了家。戴煌不过26岁,还没有结婚,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即向新华社负责人毛遂自荐,告诉说自己就是去越南前线的最佳人选。
接下来一路绿灯。戴煌赶回朝鲜取行李,又匆匆来到北京。这时候,总社已经把他的未婚妻从济南调到总社的国际部。1954年1月,戴煌和心爱的姑娘在北京成婚,即打点行李,赶赴越南前线。
离京之前,戴煌来到西单附近的一条小胡同,走进一个小四合院,拜访了刚刚从越南短暂回京、正在治疗牙痛的罗贵波,听罗贵波介绍越南情况。这是戴煌第一次听说“奠边府战役”这个词汇。罗贵波对他说,胡志明对中国党的感情很深,甚于对苏联党的感情,而我们援助越南也是无私的。越南军队的战斗力还不能和解放军相比,眼下他们在奠边府围住了法军精锐部队,但是奠边府这么大的战役,也不是人民军一下子能拿得下来的,不能操之过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