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前两部作品《童年》和《在人间》里,作家记录了自己(阿廖沙)童年和少年(四岁至十五岁)的生活历程。而在《我的大学》里则再现了阿廖沙十六岁想上大学来到喀山直至二十岁这五年的生活经历。当时年轻的阿廖沙满怀希望来到了喀山,然而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大学的门并没有向他敞开。为了生活,他只好到伏尔加河码头上去打工,做搬运工人:“为了不挨饿,我常常来到伏尔加河上、码头上,这里容易找到一份能挣到十五到二十戈比的活。在这里,我混在搬运工、流浪汉、混混儿中间。”这个圈子是一个很带刺激性的大染缸。高尔基说:“就我的经历而言,如果我跟他们走在一起,那也是十分自然的。当我想出人头地上大学读书的希望受挫后,我就更想去接近他们。”码头上的职业小偷巴什金就曾劝他去玩女人,去干坏事。但阿廖沙并没有跟他走,没有掉进那个大染缸里去。为什么呢?据高尔基回忆,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他读了许多好书,是这些书帮助了他:那些“严肃正派的书”“唤醒我去追求那种虽然还不大清楚,却比我所看到的一切更有意义的东西”。正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那些严肃正派的书为年轻的阿廖沙树立了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坚强意志。二是朋友们的帮助。到喀山后,阿廖沙不仅同流浪汉、混混儿、小偷等混在一起,也很快地同一批贫困的大学生交上了朋友,当时喀山的这批穷学生有许多是民粹派或抱有革命情绪的人,如普列特尼约夫等,他们组织各种秘密集会,各种学习小组,向人民做宣传启蒙工作。阿廖沙也参加了这些小组的活动,后来又结识了小铺老板捷连科夫,据说他也是民粹派,在他家里经常组织秘密会议,而且他还有一个私人图书馆供大学生们使用。在这里阿廖沙还认识了民粹派的领导人之一罗马斯,并跟随罗马斯到农村去给农民做启蒙教育工作。民粹派宣传博爱,崇拜人民,认为人民就是“智慧、美德、善良的化身”。正是在这些朋友的帮助、启发下,阿廖沙才开始了革命理论的学习。这是他参加革命的起点。尽管高尔基在写《我的大学》时已经知道了民粹派的错误,但他仍然肯定他当时在参加民粹派的活动中得到的教益,认为这是对他的革命启蒙教育:“人民崇拜者的这些话,像阳光雨露一般落在我的心头。我感到,只有对人的最强烈、最炽热的爱,才能从这种爱中汲取必需的力量去发现和领会生活的意义。从此时起,我已不再考虑自己,而开始更多地关心别人了。”高尔基认定,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