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释义
如果不能克服敌人刚强的力量,就可以削弱敌人力量的来源,从履卦的原理出发,分离至刚至阳的乾的力量。
计名典故
“釜底抽薪”计的策略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成书的《尉缭子》。该书《战威第四》说: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虚则走”、“僵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这些话的意思是:部队所赖以作战的是勇气;士兵勇气旺盛就敢于战斗,勇气丧失就会溃逃。讲究武备,判明敌情,设法促使敌人丧失勇气而军心涣散,使敌军虽然结构形式完整却不能作战,这就是靠得政治谋略取胜。
《尉缭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采用某种策略,以消减、削弱敌方的气势和斗志,然后战而胜之的策略思想。
后世提出的“釜底抽薪”计,应当说正是在这种策略思想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继《尉缭子》之后,相继提出或提到类似思想的,有西汉《淮南鸿烈》。
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生存之根本,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曹很聪明,烧了袁军的粮囤,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了袁军。这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两万多人。两军隔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