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取经,十九年译经,两年建塔的操心,殚精竭虑,才证得如此成果。
玄奘百感交集,泪水顺着他那饱经沧桑,已经变得衰老的面颊上流淌了下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的初秋,天高云淡,枫叶始红。大慈恩寺炷香袅绕,人声鼎沸,中外僧俗都聚集在大雁塔下参加即将举行的藏经法事。
寺院住持玄奘身着红色袈裟立在最前头,身后是他的四大高足:窥基、普光、慧壶、圆测。
其后是外国僧人,有西域的,有天竺的,有日本的及新罗(朝鲜)的。再后则是唐僧的弟子三千。
僧阵旁边立着的是中书令褚遂良率来参加庆典的众臣,其后是知名人士,再后是来看庆典的长安市民。
他们都庄严地立着,静等做法事的时辰到来。
这座四角七层、高十丈的大塔高耸云霄,在阳光下,显得十分巍峨,塔南面两石碑分别刻着褚遂良书写的两代皇帝的两篇御文。一篇是唐太宗御笔《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一篇是高宗的《述圣记》从而使塔愈显珍贵、庄严。
时辰到了,司仪宣布藏经塔大法事开始举行!
佛乐高奏后,大慈恩寺住持大法师玄奘率领众僧诵经,并绕塔三圈后把佛舍利、佛像、经本及译本逐一安放于塔内各层。包括一万颗佛舍利都井然有序地安置于塔心,经本则分类放于各层石室。已译好的经本都放在了最高一层石室内。
玄奘仰望着大塔,欣慰地笑了。
是啊!毕生的心血结晶现在终于有了安全保障了,再不必顾虑水火侵害,再不必担忧战乱破坏了,可以世代相传了,怎能叫玄奘不激动啊!
十七年取经,十九年译经,两年建塔的操心,殚精竭虑,才证得如此成果。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