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战”开始时,大家都还押不准到底谁输谁赢。进入1917年,当“一战”的对立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参战就表明大战已近尾声,鹿死谁手变得非常清楚了。段祺瑞认为,要使山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就必须有机会参与战后的和会,从而与日本争夺失去的权益。
即便不考虑山东问题,中国继续保持中立也不明智,因为“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中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民初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被世界列强所看不起的国家。尽管客观地讲,以彼时中国的实力,一旦宣战,根本不可能耗费大量金钱,或者派大批军队到国外去作战,当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列强对中国的看法,可是国际地位及权利总有望得到提高,也有分享战胜国所应享有利益的希望。
除此以外,段祺瑞还有经济上的其他盘算。“一战”爆发后,德国成为与银行团其他成员对峙的力量,五国银行团实际成了四国银行团(英法日俄),第二笔善后借款也告吹了。倘若不是袁世凯整顿财政,加强税收,并发行国内公债,政府差点就维持不下去了。
接下来的护国战争“耗费国帑甚巨”,而地方上本来应解送中央的税款,也被各省截留。发行内债吧,旧债尚未整理完毕,续募新债自然无人搭理。
民初主要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代理国库,但自袁世凯称帝,两家银行一共仅剩下两千万元的现金,为维持军政费用,只得停止汇兑,也就是说它们发行的纸币不能再与现银同价流通使用。加上投机商人操纵其间,纸币价格时涨时落,老百姓受损颇巨,以至于“手持国币不能买斗米升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