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毓隽重提的联孙话题,段祺瑞深以为然,遂再次派人敦请孙中山早日入京。1924年12月31日,已在途中身染重病的孙中山应邀扶病入京。第二天,段祺瑞在北京召开善后会议,同时电邀孙中山、黎元洪以及在京的国民党人参加。
按照“三元老方案”,应该是先开国是会议,再讨论就职,现在段祺瑞却是以执政的身份主持会议,而且孙中山随后对会议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未被段祺瑞所接受。孙中山对此表示强烈不满,除他自己拒绝与会外,同时命令国民党人一律不参加会议。黎元洪和西南要人也都以拒绝与会作为抵制。
因为到会人数不足,善后会议被迫拖了两周时间才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议。虽然段祺瑞的执政地位通过这次会议获得了法律依据,但他的两大愿望都落空了,既不能与国民党顺利合作,也无法取得西南诸侯的支持。
抛去西南方面不谈,孙、段其实从根子上就无法融合。孙中山是革命领袖,他的那套三民主义及其三大政策,与整个北洋系都格格不入。段祺瑞作为北洋领袖,本身就自有一套,当然更无法接受和吸收孙中山所提出的东西。
自孙、段以下,情形也是如此:一般段派人员基于南北成见,对国民党人不能推诚相见,而国民党人对段政府同样猜疑加指责,始终不能信任。
随孙中山一同进京的汪精卫曾到段公馆与段祺瑞见面,但却话不投机,越说越拧。双方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弄得很不痛快。
也许求同存异的唯一办法,就是双方领袖能够坐下来面对面地认真地谈一谈,但自孙中山到京后,孙、段始终未能正式会晤。某次,有人问随孙中山一同进京的汪精卫:“先生(孙中山)北来,老段有没有拜会过先生?”汪精卫回答:“这个契弟(汪的口头禅,用以指代他所不喜欢的人)怎会来看先生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