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计划的初步较量
如果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这些谈话决不是邓小平的突发奇想,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孕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建国初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中国选择了计划经济的目标模式。直至1978年,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过几次变动,也曾经进行过某些改革的尝试,但从总体上来说,始终未跳出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巾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这种观念在当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理论界人士开始总结和反思中国经济体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早在1978年7月到9月间,国务院务虚会就曾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在草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纲时,邓小平也提出:“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以此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应该坚持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1979年春,陈云和李先念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路。与此同时,理论界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副总裁吉布尼等人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他进而提出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