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以来,中国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
中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不解决“三农”问题,也就谈不到全国的小康,谈不到和谐社会。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关注,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2年11月14日上午,胡锦涛和其他8名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前。此时,全世界都在猜测:这些在革命战争结束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领导人,如何面对日益突出的中国“三农”问题?
事实证明,新的一代领导集体在“三农”问题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要求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并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将其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念呼之欲出。
2004年年初,中央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的状况,用中央“1号文件”要求全党必须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指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当年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并且首次提出了“两个趋向”的理论。12月底,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9个方面的27条具体措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