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概括地说,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以追求经济独立、高速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的道路。这一时期,中国基本上实行的是“赶超型”发展战略和“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从1956年至1978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但这种赶超战略很快使经济发展走入了一个误区。为了实现“赶英超美”的宏伟目标,从1958年开始,中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大兵团作战”,砍树挖煤,找矿炼铁。工厂、公社、机关、学校、部队都建起了土高炉,办起了炼铁厂,小土焦炉到处都有。同时,以钢铁为中心,兴起了电力、交通、水利、文教等各条战线的“全民大办”。当时把各种“大办”称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