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冬天的晚些时候,曹云祥终于不支,向外交部递交了自己的辞呈。导致他难以为继的事件缘起,竟和叶企孙有关。
这是一件历史“遗存”。针对清华当时的现状,学校宣布旧制课程不变,从1926年起,仍分为高等科3年和大学一年级,各生除和以前一样强调英文必修和中国历史选修之外,大一和高三学生可以到大学部各系去选修课程,念完大一后一律赴美留学,至1929年停办为止。改制之后,一些旧制学生担心结业时出国受阻,便要求提前放洋。改制是由新当选的教务长梅贻琦和少壮派为主的评议会、教授会提出的。这无疑是事关清华同时也事关国家的一项改革,当然会在清华园里掀起波澜。
清华初建时,世人统称之为“贵族学校”,之所以有此称谓,也并非空穴来风。到了袁世凯时期,甚至有《项城袁氏亲支子孙游美暨入清华学校简章》出台,更是创下权贵侵校的恶例。之后黎元洪、冯国璋也拟袁氏故事,让其子弟免试入学,后被留美生和在校学生反对,不得已才求其次,要求“黎冯子弟请求自费免考入学”。据说黎元洪为拉拢清华人,还专门搞了一次主题游园活动,“1922年10月9日(星期一)邀请清华同学325人和教职员眷20余人到‘中海’和‘南海’二处参加他的总统游园会”。(《清华周刊》,第255期,1922年10月21日,《新闻》第17-18页)
由此可见,清华确有贵族气。那些纨绔子弟入学更是靡费国家钱财,给清华招来负面影响。因此,此种现象当在亟须革除之例,这也是清华改革派对此下手的原因。旧制学生染此风气者比新制学生比重要大许多。而改革呼声和追求民主、自由的风潮一天紧似一天,他们突然担心学校会把他们扫地出门,由于关涉个人利益,他们也搞起学生运动来,一些人上下一串联,左右一活动,便在清华园里生成出一股势力来。更让这些人备受鼓舞的是曹云祥校长暗中表示支持,同意这批学生提前放洋,而评议会的教授们则表示反对,于是风生青之末,一场波澜由此发动开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