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央视的记者用摄像机镜头记下了这样的一幅场景:
游客:您给签个名吧。
宋立英:我没有念过书。
游客:那你怎么会想到学写字呢?
宋立英:来的人都让签名。这不,慢慢就学会写了。
游客:奶奶,这上面的照片都是你吧?
宋立英:对。
照片上的时代已经过去30多年了,岁月可以改变许多往事,包括大寨这个曾经的典范,也包括照片上的这两位女性——郭凤莲、宋立英。
在30多年前,人们不会想到,作为“大批资本主义”的典型,作为最“一大二公”的地方,整个大寨有一天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并将曾经的历史作为商品向游人出售。
签名售书的老人是已经79岁的宋立英。了解大寨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大寨村当年的妇联主任,如今她是一家销售旅游纪念品的个体老板。这位原本不会写字的老人,在70岁的时候居然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原因很简单,她需要签名售书,以提高销售量。如今,光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她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宋立英直到2000年才开这家小店,那时她已到了70多岁的古稀之年,她也许是最后一批放下历史包袱的大寨人。
当时,宋立英去找郭凤莲,说:“凤莲,我也开个小商店行不行?”
郭凤莲回答说:“你开起小商店来更行!你有名气,你是宋立英,就把那个房子做商店,一定能富起来。”
如今,在大寨这片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4多的居民像宋立英一样,为每年二三十万旅游者提供服务,每年的旅游收益高达1000多万元。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深入大寨人的骨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