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封信从美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来到中科大。那是一封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邀请函,收信人是张亚勤。
在这之前,张亚勤根本没有出国的打算,没有考托福、GRE,甚至都没申请过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本科毕业后,张亚勤考上本校电子工程硕士,继续深造。硕士即将毕业时,张亚勤正在做通讯方面的硕士论文。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和整个发展水平和全球还有很大的距离。计算机的速度比较慢,加减乘除还没有自己算得快。而且输入、输出的设备比较原始,当时用的是纸带穿孔,首先像打字机似的把程序用0、1打到一个纸带上再输入到电脑里,一有问题的话,你的程序就通不过。张亚勤从事的课题是相关应用,是热力学,关于风动方面的计算机数字采集的一个课题。他的指导老师在学术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他说:“教授可以说是整个手把手教我,包括选题、每一步的试验结果和最后的论文撰写和答辩等。我一方面在做论文,一方面也读很多书和相关论文,也接触了其他领域的一些知识。”
经常查资料的张亚勤,有一次读到了一篇文章,他觉得无比困惑,怎么就看不懂呢?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皮克·霍兹。现在人们所熟知的CDMA的前身就是阔频通讯,皮克·霍兹是这一领域的鼻祖之一,他原来是军事通讯方面的专家。
1984年底,皮克·霍兹教授到北京访问。因为中科大和中科院是姐妹单位,中科大是中科院的大学,所以读研时张亚勤经常去北京调研,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兴奋。皮克·霍兹当时有好几场的讲座,其中一场讲座,由于张亚勤对通讯比较懂,而且读过他的文章,做了皮克·霍兹的翻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