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敌后战场上起主导作用的作战形式则是以弱胜强的抗日游击战争。
一、确立敌后战场上游击战的战略地位
游击战,作为一种作战形式,古今有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游击战争的烽火,燃遍了亚欧大陆的近30个国家。但是,许多国家都把游击战作为一种作战手段,而没有超出战术的范畴。真正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考虑和运用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而成功的实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寻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针对对手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强敌;友军是过去的敌人国民党军;而战场又是脱离战略大后方的华北、华中敌后广大地区,中共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并要求八路军、新四军迅速由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正规军和正规战向抗日战争的游击军(指分散使用兵力)和游击战转变,以便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友军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3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关于军事问题,毛泽东指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新年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但着重于山地。所谓“独立自主”,是在统一战略下相对的独立自主,一定要争取战略方针的共同商量;所谓“山地”,是指首先在山区创建根据地,依托山地开展游击战争,并向平原发展;所谓“游击战争”,就是指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了就走。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着重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经过讨论,会议基本通过了这一方针,明确红军必须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由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