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拉贝、费区、史密斯等国际友人为安全区难民的命运而奔波的时候,另一位国际友人明尼·魏特琳也正为安全区妇女的命运艰难地工作和抗争着。
明尼·魏特琳,美国人,188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西科尔小镇一个铁匠的家里,父亲艾德蒙是法国移民。
魏特琳6岁的时候,母亲不幸病逝,从此过上了贫苦困难的日子。她勤奋好学,聪颖过人,通过一边做工,一边读书,顽强读完了中学。这时她已经皈依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1907年,魏特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伊利诺州州立大学,五年之后,受基督教会派遣,前往中国工作。年轻的基督徒怀着满腔爱心,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来到安徽合肥,先后在三育女子小学和三育女中担任校长。
1919年10月来到南京,受聘为金陵女子大学教务主任,并代理校长职务,从此开始了她与金陵女大长达20多年的不解之缘。
1937年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以后,灾难的魔影已经笼罩了南京。
9月20日上午,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帕克斯顿来到金陵女大,告诉她日军将对南京开展大规模轰炸的消息,并劝她暂时离开南京。但魏特琳却考虑到,这种最危险的时候,也正是金陵女大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翌日便给美国大使馆写了封回信,表示自己已决定不离开南京,不离开金陵女大。而且明确表示,她是自愿冒着危险留下来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希望使美国政府和金陵女大感到为难,“一切责任都由自己承担。”
转瞬到了11月中旬,形势更加恶化,美国大使馆又通过他人打电话告知魏特琳,督促她撤离南京。但魏特琳态度仍然十分坚定,那确是“留下来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一起”。她向帕克斯顿表示:“我不能离开金陵女大的同事和邻居,因为他们需要我。”留下来的魏特琳女士,马上投入了南京国际委员会和安全区的筹备和组建工作,她和许多的外国朋友一道,高举伟大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旗帜,勇敢地留在南京,迎接那即将降临而又难以估料的种种战争血腥,艰难困苦,甚至人身的危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