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冬,在北大荒小兴安岭万人愁林场,东北兵团15团29连知青和老职工们悄悄请来一位哈尔滨知青讲评书《黄英姑》。将此人请来,先须恭敬递烟敬茶,然后才开讲。讲到危险时刻全帐篷的知青一个个屏息凝神。一连听了六个晚上,白天上山伐木都浑身来劲,这才痛感评书艺术的魅力无穷。说书的哈尔滨知青也被众人奉为高人。其实他是拜过师傅的,而且对原小说已有很多演义添油加醋。
1969年在北京东城南小街有个王四也会讲评书。评书者,连说带评,有时扮成故事中的人物,有时又要跳出来以局外人身份加以评论。王四说书不仅生动,而且评论时的妙论令人喷饭。当时是1969年,72中没下乡的学生,就时常结队去找王四,十分恭敬,敬烟送糖,求他讲评书。王四会侃,一路连说带评,不带重样。
王四还编过一段评书,讲述“文革”中事,略述如下:1955年冬天干面胡同(即在南小街内)煤铺一阵鞭炮乱响,公私合营了,男主人公即在炮仗声中降生。进入“文革”,主人公11岁,出身小业主便扮成工人身份去闹革命、大串联。串联中一路扒火车“吃大轮”(盗窃铁路物资),与人“叉架”、“拍婆子”,有时吃亏,有时占便宜,种种历险,总能逢凶化吉。而且故事还涉及上层政治斗争。
王四说评书妙在还带演唱,讲到一段就会有歌。像《秋水伊人》、《七十五天》、《精神病患者》(换上新词)。王四以一个男主人公为线,贯串起许多人和事,故事经常分叉,一下叉出去老远。所以,有些段子总也讲不完。逢到王四唱歌的时候,大家格外恭敬,因为他的嗓子具有磁性,什么歌到他嘴里都特有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