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东林运动
《宋史·苏轼传》中一开头就记载了一段苏轼早在幼年时就立下的心志:
苏轼因为父亲苏洵游学四方,幼时由母亲程氏教他读书,每读到古今成败,程氏都为他详细的分析其中要义;一天,程氏教他读《后汉书》的《范滂传》,读着读着便忍不住慨然太息;十岁的苏轼便问她:“我如果效法范滂的志行,您会答应吗?”
程氏回答他说:“你如果能效法范滂,我难道不能效法范母吗?”
这短短的一段话固然记载了此后影响苏轼一生志行的因由,同时也明白的彰显了在这对母子的心目中,范滂和他母亲的志行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受到景仰!
范滂是东汉的“党锢之祸”中牺牲的清流之一——为了反对当时由宦官、外戚所把持的黑暗政治,一群耿介、正直、坚持理想和气节的读书人透过舆论评议时政、臧否人物、激浊扬清,形成了“清流”的力量,当然也就成为当权者厌恶、迫害、陷杀的对象。范滂的个性刚直,嫉恶如仇,既痛感时政的黑暗,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出任官职的时候,他的作为公正清明、一丝不苟;到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的时候,他当然就被捕了;在狱中,他受尽苦刑,却仍然不屈不苟,愤慨激昂的在讯问时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而得到了更多人的景仰,在他出狱的时候返回故乡汝阳时经过南阳,来迎接他的车舆就有数千之多。
而到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时候,他以三十三岁的英年,为自己所坚持的气节殉身,《后汉书》中关于这段史事的记载是:汝南督邮吴导奉命逮捕范滂,他到达范滂的家乡征羌县后,抱着诏书,在驿站里关起门来伏床痛哭。范滂知道了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为了我。”于是自动到县里投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