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刘志丹、谢子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党的领导下,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同样是创建这块根据地的三大法宝。在西北这块多民族地区,民族工作是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十分重视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工作。虽然它还谈不上丰富和全面,但民族工作的实践,为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动员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反抗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民主革命,走上正确的民族解放道路,发挥了开创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党中央和陕西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政策基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对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就很重视。党不但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把汉族以外、占中国人口8%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而且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都提出了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基本主张和方针政策。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党的民族问题纲领。鉴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军阀割据混战,边疆民族经济极端落后的情况,党当时提出,在尊重边疆人民自主的原则下,促成“蒙古、西藏、新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以解决国内民族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民族关系的设想。1924年1月,国共合作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民族问题的双重任务,这就是“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组织自由统一(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在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四届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关于蒙古问题决议案》,首次提出民族团结纲领。党指出,要将蒙古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与全中国的解放运动结合起来”,“联合中蒙农民以反对共同的仇敌”,同时却“不应当掩没蒙古人的民族利益”,并且提出宣传工作上“要注意蒙古人的风俗言语及其他特点”等民族政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