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突围,无权的总司令一天签发电报15份
狼烟四起,尘土飞扬。仓促突围的红军疾速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行进在通往湘江的道路上。有“红军之父”之称的朱德总司令走在军委纵队的前头。
他面色黝黑,前额宽大,身材虽然不高,但很结实,脚穿草鞋,手牵一匹驮满行李、文件的骡子,乍一看像一位普通的农民老大爷。可是,那双与众不同的深邃的眼睛,分明闪烁着智者的光芒;举手投足之间,又无不显示出地道的军人风度和大丈夫气魄。
“总司令,请您签发电报。”一位参谋急匆匆地跑到朱德面前,递上了装有电文的报夹。
记不清这一天签发了多少电报,朱总司令习惯地扫瞄了一下电文,皱起了眉头,但还是拿起笔,在电文的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名字下方的日期是:1934年10月23日。据保存至今的档案记载,单是这一天,由朱德个人署名发给各军团负责人的军事电报就有15份。
“仗不该那样打,路也不能这样走啊!”当那位参谋转身离去时,朱老总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名义上他是中革军委主席,可是红军的指挥大权却掌握在“洋顾问”李德和博古等人手里。
逼得红军被迫长征的敌第五次“围剿”,本来是有很多机会打破它的。
在一线指挥作战的朱德,曾多次向李德讲述红军前几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指出不能打阵地战死守,但这位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洋顾问”对“游击战”不屑一顾,命令红军就地构筑工事,“坚决守住”。不久,驻福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宣布反蒋独立,朱德抓住这一时机,会见前来谈判的第十九路军代表,指示红军策应配合,同时致电博古、项英、李德,建议调集兵力东进入闽。然而,得到的回电是:“福建所组织的‘人民政府’也是反动统治的一种新的欺骗”,“它不会同任何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府有区别”,命令红军主力由东线调到西线,让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单独同蒋介石的“讨伐”军作战。结果“福建事变”很快失败,红军错失了一次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极好机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