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雷达:《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
⑵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06页。张卫中对“国民性”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作了很好的概括。他认为,所谓“国民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心理有所不同,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通过比较与鉴别对民族人格与心理的自我审视与定位的结果。同时它也不是对国民心理的全方位描述,而主要是着眼于那些阴暗落后的东西,是对国民心理中负面因素的概括和批判,本文即取其义。
⑶俞祖华:《深沉的民族反省: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9页。
⑷⑸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2、482页。
⑹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4020-4031页。
⑺汪卫东:《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内在逻辑系统》。《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7期。
⑻雷达:《20世纪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审美经验反思——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长篇卷序言》。《小说评论》.2009年第1期。以下列举篇目均参考了该文,不再一一说明。
⑼徐其超,毛克强,邓经武:《聚焦茅盾文学奖》。作家出版社.2005年,第330页。
⑽庄锡华:《国民精神与中间人物》:《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⑾刘思谦:《卡里斯马人物与女性——<羊的门>及其他》。《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3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