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村,煤老板赵海龙一般不用“赵海龙”这个名字,当地人喜欢叫他“队长”,他虽然不情愿让人用这个“职务”称呼他,但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乡亲朋友面前,他也只好无奈地接受。
提起“队长”这个称呼,有一段有辱赵海龙智商的“典故”。
1962年,已在小学四年级当了三年“留级生”的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里有史以来最专职的“看火的”。
在当地,各学校学生冬季取暖,常常在各班级教室里生“地炉子”,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烧煤取暖。这个“司炉员”就是被同学们称为“看火的”。干这一职位首先要求是男生,学习成绩不佳,但又热心班级工作,因为每天晚上他要风雨无阻地“封火”。
而赵海龙正是这一岗位的最佳人选,留级三年,“看火”三年。
“我们学校的典故轶事他都知道,新来的老师都向他打听以前学校的内幕。”
他一位同学打趣他。
至于学习成绩,更是让父母头疼不已,上课听写10个生字,他就能错13个字,因为除了那10个字写错外,还要加上自己的名字:“赵海龙”,因为平均每个字少了几笔,他写成了“走每尤”。
如果写错一个字,老师就要用红笔在上面打个大大的“×”,当时,他的作业本上满纸都是“×”。老师生气地说:“满纸是‘柴禾’,你可以当咱们班的砍柴大队长了。”
第十五章撕破魔装——一个煤老板生活的真实还原(4) 从此以后,“队长”一词就和他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赵海龙“没文化”,这符合当地煤老板的“统一标准”。
据调查,当地有“高小”文化的煤老板占60%,关于这个“文凭”的“含金量”,有人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文化程度,这是60年代国家关于农村教育规划中一个教育水平、文化层次的界定,从知识水平角度来讲,“高小”要低于今天的小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