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元大都宫城与苑囿的布局是:“太液为主,宫殿为客。”明则相反:“宫殿为主,太液为客。”究其根因,在于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牛羊为衣食之源,牛羊赖草,草则靠水,水是草原生命之源。明永乐帝生长在农耕文化的江南水国泽乡,安全为重,水则次之。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不同,导致元明宫城与苑囿布局的主客关系不同。
在皇宫西面,有西苑三海,就是南海、中海、北海,又称“太液池”,今称“中南海”和“北海”。皇宫与西苑,东西两门,仅隔一街,相距246米。这是明清宫城外、皇城内最大的皇家宫苑。本讲一、二节参考吴空先生《中南海史迹》,紫禁城出版社。
南海,从宝月楼(今新华门)以北,到蜈蚣桥以南,因在西苑海子(太液池)的南部,所以称作“南海”。人们从长安街经过,一眼就看到新华门。新华门的门楼,清朝叫宝月楼(俗称“望月楼”)。
宝月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建宝月楼。今中南海南门新华门,原有宝月楼,倚皇城墙而建。民国初年,在宝月楼下皇城墙挖门洞,辟为新华门,宝月楼就成为新华门的门楼。宝月楼上下两层,面阔7间,朱柱黄瓦,气派壮丽,相传是乾隆帝为香妃而兴建的。香妃就是容妃,出身于新疆维吾尔贵族。一次清军在南疆的战争中,香妃的叔父和兄长立下功勋,受封为公爵等,留居北京。香妃入宫后,人品贤淑,姿色秀美,善于骑射,很受宠爱。据说她身上溢放香味,因称“香妃”。香妃久居深宫,思念家乡。乾隆帝命在皇城南面,按回部习俗,建筑房屋,迁民居住(今东安福胡同),并建礼拜寺,对面修宝月楼,以为望乡之阁。乾隆帝《宝月楼诗》说:“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宝月惜时记,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fú,福)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登楼望月,为了安定对西部疆域的月圆一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