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由长春宫移住储秀宫。这一年,光绪帝十四岁,清朝先例是顺治帝十四岁亲政,康熙帝也十四岁亲政。同治帝十八岁亲政,比其先祖顺治、康熙晚了四年。这一年,慈禧由长春宫搬回储秀宫,这是为表示自己要归政养老,而做出的一个姿态。
西六宫靠东一排,南为永寿宫,中为翊坤宫,北为储秀宫。翊坤与储秀两宫,清朝打通,连成一体。
翊坤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翊坤宫。清沿明旧,没再改名。翊坤宫的前殿,悬挂乾隆帝御笔匾额“懿恭婉顺”,东壁悬挂张照书写的《圣制昭容评诗赞》,西壁悬挂《昭容评诗图》,后殿悬挂乾隆帝御笔匾额“懋端壸(kǔn)教”。翊坤宫“昭容评诗”典故,出自《旧唐书·后妃上》(卷五十五)和《新唐书·后妃上》(卷七十六)。故事说的是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聪慧秀丽,文采卓异,在昆明池评论学士词臣赋诗的文坛佳话。后上官婉儿在宫廷政变中被“斩于阙下”。储秀宫“西陵教蚕”典故,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卷一):“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léi)祖。”故事说的是嫘祖西陵氏教授妇女养蚕织布,被后世尊为先蚕氏,为历代皇后举行亲蚕礼时所祭之神,其寓意是清宫后妃应重视农桑。明代翊坤宫主要是贵妃等居住,据《玉堂荟记》等书记载:万历帝郑贵妃在此宫住过。明朝避讳不像清朝那样严格。如明万历帝郑贵妃居住的翊坤宫,其“翊”字就是万历帝“朱翊钧”的“翊”字,内外所称,恬不为怪。(《万历野获编·门宫不避讳》)又如明人记载:今禁城北门名厚载门,即玄武门(清改名为神武门)也。但“厚”与“载”两字都犯明帝字讳,“厚”字犯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的字讳,隆庆帝朱载垕“垕”字的音讳,“载”字也犯了隆庆帝朱载垕的字讳,但在明朝,上下通称,并不避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