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1936年,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陕北保安诞生了。这一曲激动人心的抗大校歌吸引着无数进步青年,牵动着数万人的心。
抗大的前身是中国红军大学。“红大”于1933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1934年秋,改名为干部团,参加了长征。“西安事变”后,抗大校址迁往延安。从此,“抗大”这面光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庄严古老的延安城。
抗大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实行“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国化、大众化”、“革命的、批判的”四项教育原则;对学员在政治上授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及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军事上授以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及各种军事技能。
广大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冲破敌占区的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纷纷奔向延安,投考抗大。
在这些学员当中,既有知识青年、专家、教授,也有工农干部;既有年过半百的长者,也有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还有来自日本的反战青年。
这里虽然没有教员,没有房子,没有教材,没有经费,但他们带着对革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汇集在一起。没有教室,就在院子里或树荫下上课;没有桌椅,就用砖头石头做凳子,用双腿做课桌;没有教员,就聘请党政军领导来兼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