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三司令,
得了抗日“病”,
齐心打日本,
解救老百姓。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民谣。它流传于山东省长山县的村村镇镇,妇孺皆知,老幼同唱。
民谣中歌唱的三司令,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马耀南、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马晓云和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二师一支队支队长马天民。三人一母同胞,分别于1902年7月10日、1906年9月4日、1910年2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长山县三区(现淄博市周村区)北旺庄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里。马耀南为大哥,马晓云居中,马天民是小弟。兄弟三人有志,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爆发后,揭竿而起,在齐鲁大地上演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惊了整个中华民族。那些天,在长山中学任校长的耀南忧心忡忡,深恨自己“空有一腔报国志,手中没有杀贼的刀”。忽地,他想起了二弟马晓云。晓云高小毕业后曾在家帮助伯父操持家务,18岁那年到东北军当了兵。“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东北军回到家乡,为抗日奔走。这几年,二弟除发动乡亲声援东北人民抗日外,还筹集枪支,在乡里组织了联庄会,一来看村护院,二来准备在形势有变时,报国抗日。马耀南想到此,心里亮堂了:大敌当前,别无出路,必须拿起武器。
恰在这时,马耀南的老相识林一山来到长山。林一山曾在长山中学附小任过教员,是共产党员。“七七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制订起义计划时,决定在鲁东建立一个起义点,林一山向省委介绍了马耀南的情况,建议将起义点设在长山中学,省委一致同意林一山的建议,遂派他到长山中学会见马耀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