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中午,黑龙江省宁安县附近一带的山峦和树林里,一位年轻的朝鲜妇女,在蜿蜒的山道上踏着厚厚的积雪“咔、咔、咔”地赶路。她,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独立师四团缝纫队队长安顺花。
冰封的山道,行走困难。寒冷的天气,给人增添了阴郁的气氛。安顺花的耳畔又响起了团政委送行时说的一段话:“战争将越来越严峻而残酷。根据‘分散扎营,保存力量’的原则,部队将向南转移,进入原始森林。团党委考虑到缝纫队都是女同志,没有作出统一转移的要求。你到队上可以动员大家先回家,等情况好转再回来。如果队员们决意随队转移,一定要做好转移的准备工作……”
“回家?我的家在哪里?”安顺花一阵寒颤,脚步也放慢了。此刻,她平生第一次认真地想起自己的家来了……
她1909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瑞川郡农家。15岁时,父亲将她嫁给李凤珠为妻。婆家也一贫如洗,她和丈夫一家离乡背井,从朝鲜来到中国吉林省,当了珲春县东炮台的佃农。然而,日本侵略者也在蹂躏着中国东北大地,她们暂时的栖身之地也不安宁。
1930年10月,安顺花和丈夫一起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反日会”,组织上让夫妻俩担负通信联络工作。次年1月,她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名朝鲜籍女党员。1932年4月,安顺花的丈夫李凤珠被党组织调到金区党委工作。敌人加紧了对她及其一家的监视,处境很危险,组织上决定她到烟区游击队去。她毅然带着公婆和两个孩子投奔了游击队。
1934年4月,安顺花带领的缝纫队跟随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四团,开始了艰辛的军工生活。从珲春到汪清,从金仓到宁安,频繁的转移,紧张的生产,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次,只有8位缝工的缝纫队接受了两天内赶制几十套军装的任务。又赶上敌人的大扫荡,只好把缝纫机搬进芦苇荡里。她带领大家泡在一尺多深的冰冷的水中争分夺秒地战斗,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也忘记了带在身边正在发烧的不到一岁半的小儿子。突然,苏醒过来的小儿子大声地啼哭起来。糟糕!日本鬼子在芦苇荡外巡逻,暴露了目标就什么都完了。她为了缝纫队的安全,立即拿块破布把孩子的嘴堵起来,低声地说:“你要把日本鬼子喊来呀!”后被同伴金贞善发现,把破布掏了出来,但孩子终因疾病和堵塞过久,离开了人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