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与张国焘在两河口相会。事有凑巧,两河口正位于两条河的相汇之处。一条是自东面大雪山——虹桥山下来的一条河,当地称之为虹桥河,一条是自北面大雪山——梦笔山下来的一条河,当地称之为梦笔河。这两条河在此相汇,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满是野花的绿洲,两河口镇就坐落在这片绿洲上。镇子并不大,不过几十户人家,一条短短的仅有三五家店铺的小街。通观全镇,最显眼的就是坐落在街中段的那座关帝庙。一块大大的影壁,一个不算太小的大殿,两侧分别是一座钟楼,一座鼓楼,后面山坡上还有一个小小的观音阁,当年周恩来和朱德住在左侧山坡上的房子里,毛泽东就住在大庙里。这座大庙就是两河口会议的地址。如今关帝庙已失火坍塌,主体建筑已损毁无存,仅余后部马房。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人们盼望着会合后红军的前程似锦,就如这绿洲上遍地盛开的野花;红军的力量将更加强大,就如这绿洲上两河并一流的大江。人们希望两条河汇成一条巨流,但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张国焘仍坚持南下。后来在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前,毛泽东要求周恩来,“地点一定要选好。两河口地名不好,我们在那里最终与张国焘分道扬镳了——两河口嘛!”当周恩来告诉他会师地点选在甘肃会宁时,毛泽东高兴地笑了:“好地方嘛,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这是后话。
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红军总兵力共达10余万人,力量集中,士气高涨。当时,全国正处在一个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夜。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由东北深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政府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反动政策,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如《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个全国性的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就要来到。在这种新形势下,红军应该采取什么战略方针?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北上?南下?红军究竟是北上川陕甘,创建新的根据地,迎接全国抗日高潮,还是南下,向川康地区发展,远离抗日的前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