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茫茫烟蔓寻何处 第十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查证史料,老人说得对,吴墓的确一直简陋如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6日吴氏下葬时,空旷的四十亩陵园里,竟只建好了一座孤零零的坟包,甚至连墓碑也没有立起!设计蓝图上,尚有神道、碑亭,尚有石人、石兽,尚有一片蔚然的林木,尚有一道肃穆的大墙。然而,都没付诸地面上矣。究其原因,竟让人难以置信——资金不足!

唉!说说当年吧。彼时,八年抗战已经取得胜利,百废待兴,国民政府在南京枪毙了齐燮元等大汉奸的同时,也着手褒奖国难时期的一些有影响的故人。已辞世七年的吴佩孚理所当然地成为政府明令褒扬的人。时任贵州省主席的杨森与另一位川籍要人邓锡侯飞到北京,出面以“故旧袍泽”和“平市各界”的名义发起公葬。吴氏的故友、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亲任营葬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北平主持华北军政的最高长官(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将军亦就近担任主委。因吴氏乃有口皆碑的清廉之人,遗属自然无力厚葬之,所以,营葬委员会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并往各地发函,征集捐款。

至于国民政府为何不把好事做到底——拨专款为吴修墓,恐与内外交困不无关系。国、共两党的纷争已经演变成此熄彼燃的狼烟,内战的阴影遮黑了中国的天空,一时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营葬委员会募得的大笔善款,到头来竟只够勉强让故人入土为安的了!而且,朝中也有非议,已赴美国考察水利的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即为其代表。冯氏对吴佩孚的仇视是不言而喻的,国民党内其他政敌对蒋介石的抵制也是可想而知的。蒋介石不能不审慎处理此事。但老蒋终究要表示表示,所以,他题写了一块“正气长存”的匾额,还拟就一副颇为不错的挽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