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幻想,未必就是没有着落的。多年前,我的朋友郭小寒,还在乡下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字写得不够好看遭到老师批评,她在痛苦中做出了大胆预言:“将来肯定会有一种机器替人写字”,现在,她在毫无模板借鉴之下做出的预言实现了。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因为许多天被同样情境的并且情节连续的梦境困扰,经过思索后认定,世界上有两个我,我入睡之后,他就醒来,在我梦中的那个世界里活动,他入睡之后,我就醒来,在这边的世界里生活,我甚至为不能和他相见对谈而感觉怅然若失,差不多三十年后,我看到了《阿凡达》,看来,有人和我想的一样。
《阿凡达》中,人类和自己的阿凡达转换的想法,被认为源于几年前炒得很热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这是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室(Linden Research)在2003年7月发行的网络游戏,游戏中有一个仿照现实世界建立的虚拟世界,人们在那个游戏中创造另一个自我,经历另一番人生。游戏开通没多久,大公司纷纷进驻,路透社也在里面开设了自己的分社。尽管这个游戏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甚至有颓败的嫌疑,但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世界各地的玩家在‘第二人生’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超过十亿小时”,并指出,人们在“第二人生”里投入的时间还在增长。
而“第二人生”的意念,最初源于林登实验室的CEO菲利普·罗斯戴尔在少年时读过的科幻小说《雪崩》,在这本由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创作的小说里,用一束激光直接扫描人的视网膜,就可以让人“看到”一个虚拟的世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