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大举攻宋,迅速推进到澶渊,距离都城开封非常近,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宋真宗就问当前形势危急,北京大名府在敌人后方,谁可以去镇守?寇准启奏,古人有言智将不如福将,我看副宰王钦若挺有福的,他可以去镇守。王钦若听到消息后茫然不知所措,寇准不整则已,一出手分明是往死里整!王钦若不想去,跑到敌人后方等于送死,寇准说官家都御驾亲征了,做臣子的焉能避难,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这么一激,王钦若热血灌顶,直娘贼的,去就去!寇准斟酒为他壮行,王钦若凛然拒绝说待凯旋一同畅饮。当时胡虏遍地,王钦若率领人马入大名府,只得在大名府内消停眯着,不敢出战,终日危坐。随着宋、辽战局变化,七天后辽国退兵,王钦若死里逃生(《东轩笔录》)。王钦若回到中央之后,开始着手研究如何算计寇准。
澶渊之盟达成后,宋、辽和议成功,当时价值观认为这桩买卖做得值得。两个县的税收换了两国一百二十年的和平,无人觉得此乃可耻之事。强盛的汉唐都曾贿赂过异族,宋人看来澶渊之盟是他们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寇准本人也因此“颇矜其功”,老毛病又犯了,骄傲得鼻孔朝天。经过澶渊之盟的政治斗争,寇准得罪了一群人,恰在此时盟友毕士安去世,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一日退朝,寇准先走,宋真宗目送他离去。一旁的王钦若猜中了领导的心思就说,陛下如此敬畏寇准,是因为他对社稷之功劳吧?宋真宗点点头,的确是这样的。王钦若又说,澶渊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反以为是寇准功劳,我不这么认为。宋真宗忽然发现了另一番论调,忙问为什么。王钦若说:“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意思说澶渊之盟乃是城下之盟,春秋时的小诸侯国被强国揍了,被迫无奈签订不平等条约,当时尚且以此为耻辱,如今我大宋拥有中国本部的广大疆域,春秋时期任何一个诸侯国无法相比,我们可谓万乘之国,订立这么个城下之盟,难道不是可耻吗?问得宋真宗一愣一愣,愀然无法回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