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辉县吃海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说来难以置信,平生吃得最好的一次海参,是在河南新乡地区的辉县县城里,而且是在“文革”期间。

去辉县本来也是件莫名其妙的事情。1968年春天,北京的中学生面临着“上山下乡”的命运。除了等待学校的安排之外,也可以自己联系插队落户的农村。我们十来个分别在不同学校的好朋友,不知是谁提出可以在河南辉县的农村联系插队落户,而且转了几道弯联系上了当地一个生产队的队长。为了慎重起见,要先派两个人去辉县考察一下,于是我和另外一位同学自愿前往。

顺便说件有趣的事。我们去时自然是无票乘火车的,从北京站买张站台票上车,一夜平安无事。当时“大串联”已经结束很久,铁路秩序已有好转,尤其对无票乘车更是严加整肃。第二天快到新乡站时,天已大亮,按照当时乘车的规矩,车厢内要组织“天天读”,也就是要选一两个人带头给大家读毛主席著作。列车长走到任何一节车厢,都可以随意指定一两个人领头读,只要是他看着像有点儿文化的人,都可以指定你去读。在我们这节车厢中,恰恰指定了我们两个。那时出门,一本“老三篇”总是要带的,如同钱和粮票一样,必不可少。正当我们朗读时,列车员和乘警开始查票,我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但仍然朗读不停。本来读一篇《为人民服务》即可,但为了拖延时间,于是又接着读《愚公移山》。这时票已查得差不多了,又有谁能去打断读毛著的人呢?等到这些人已开始查下一节车厢的票,这篇《愚公移山》还没有读完,总算过了这一关。

从新乡下车坐汽车去辉县,要找的那个生产大队离县城城关不远,但步行也要十几里地。好不容易找到他们联系的那个姓王的队长,倒是客客气气地领我们在村里和田间参观了一番。我记得他介绍说当地一个工分是七分钱,如果劳动得好,每天可以挣8~10个工分,这在当时已是不错的地方了。最后又领我们去看了一间放麦种的仓库,说知识青年来了以后可以腾出来作为宿舍。我们为了不辱使命,还拿出小本子煞有介事地记下他介绍的基本情况,准备回去向大家汇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