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谭平山从苏联开会回国,向刚从汉口返回上海的陈独秀汇报国际七次全会的情况,谭平山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大会通过的《中国问题决议案》,递给陈独秀。陈独秀是学究型的革命者,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常常见文忘人,他一头扎进文件里,便旁若无人了。直到读完,才抬头看着 谭平山,点起香烟。
谭平山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
陈独秀苦着脸:“难啊,走出研究室难哪。国际的意图像天上的云彩,说变就变。”陈独秀觉得自己已经跟着国际的指示不知变了几次了。秋季的时候,他曾以总书记的名义,签发了给各级党部的信,喊出了“党到农民中去”的口号。信发出后,果然得到不小的呼应。尤其是新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马上和彭湃、阮啸仙等人办起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可是很快共产国际来了电报,指示“在占领上海以后,暂时不应加强土地运动”。于是,他赶紧坐船去汉口,找张国焘等人和国际的代表商量,要把土地问题放在下一步。他在他长篇政治报告中,发挥“国际”的思想,说蒋介石军事政权由于害怕民众运动逐渐右倾,而民众运动逐渐左倾,因此我们要把反对这种倾向作为党面临的中心任务。他的这一转变使得许多到会的人大为不满,瞿秋白嘀咕:“会议本来是反右的,怎么一下变成纠左了?毛泽东发动农民的观点被大会否决了,并视为激进;而土地问题被会议称为‘研究室中’的问题,即只供研究,不采取行动。”
可是现在又要倒过来了!
斯大林自行取消了先前的决定,不动声色;这可苦了陈独秀。他是完全 根据国际那份电报,又挑选了字眼,摆足理由才说服那些不服的委员们。现在又要通过自己的口,将说过的“吃”进去,被否定过的再“吐”出来。对于这个过了年就是49岁的“老头子”来说,不但脸面上不好看,心里也不舒服啊。49岁,如今不过是中壮之年,而当时中共中央里聚集了一班“共青团”: 瞿秋白27岁;张国焘29岁;毛泽东33岁;彭述之30岁……在人们的印象中,长衫、胡子、眼镜组成的李大钊颇具长者之风,其实第二年牺牲时不过38岁。惟一一个背后不喊陈独秀“老头子”的是谭平山,因为他也40岁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