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建设川陕苏区 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要了解川陕苏区经济发展就必须要认识郑义斋。郑义斋原名邓少文,河南许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做秘密交通。1930年,为开展工作,邓少文改名郑义斋,在上海开办了义斋钱庄。1932年,郑义斋离开上海,受命前往鄂豫皖苏区工作。在鄂豫皖苏区,郑义斋身兼数职,既任苏维埃政府财委主席兼工农银行行长,又任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还兼任兵工厂和造币厂厂长。红四方面军千里转战来到川陕,从部队的后勤给养到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全苏区的经济发展全都靠他统筹规划、运筹帷幄,和在鄂豫皖苏区一样,郑义斋成为名副其实的川陕苏区“大管家”。

郑义斋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部队入川后,一万多人每天的吃饭是首要问题,一天少说要消耗一两万斤粮食,随着部队的扩大,每天的粮食消耗不断上升。各部队首长一见面就冲着他要粮食。郑义斋为了粮食问题焦头烂额,到处奔波调查研究,寻找办法。他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以往部队每打下一处地方,总是把地主土豪的粮食就地分给穷苦百姓,自己随身携带的粮食最多不过维持三五天。部队行军作战流动性大,不可能背着粮食行军打仗,都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这就给后勤部门的粮食供应造成极大的困难。建立苏区后,部队的活动范围都在面积不大的苏区里,部队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在各地建立一批粮站,就能有效缓解部队粮食供应问题。通、南、巴是山区,这里水田少,旱地多,土地都在地主土豪手里,每年的粮食收成绝大部分都以收租的方式集中到地主土豪家里,穷人则一无所有。为了度日,老乡们在房前屋后、岩壁陡坡等不能种植粮食的犄角旮旯种一点红苕、土豆,荒年时就不至于饿死。现在,把地主土豪的粮食全都分给当地百姓,他们也是收藏在家里,到时部队无粮还要向老乡买。郑义斋向总部提出:打土豪破仓分粮时,只给最穷的人家分一部分粮食,大部分粮食集中起来,由总经理部在全苏区设立多个粮站和转运站,站与站之间距离不要太长,同时在各基层苏维埃组织一支运输力量,保证部队无论在哪里集中作战,都有饭吃。这样部队也不会与民争食,同时,也使闯入苏区的敌人得不到粮食而处于困境。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实行。在他的指导下,总经理部建立了总站、分站和供应点的粮食供应体系。红四方面军数万部队在川陕两年多的时间,几乎无日不战,但依托各级苏维埃政权设在苏区各地的粮站体系和运输队基本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即便是像反“六路围攻”这样持续十个月的大仗,部队也维持了基本粮食供应。郑义斋的粮站供应体系为战斗胜利和部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