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将军在何方 为了永远的纪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经过漫长的岁月,走过曲折的道路,一曲《红高粱》唱出了中华民族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回唤。

广东杂志《黄金时代》报道:“1991年4月2日晚,北京京西宾馆人大代表驻地。吃过晚饭的人大代表三三两两走出警卫严密的京西宾馆大门,在复兴路铺满林荫的人行道上散步。两位30多岁的年轻人迎面走来,他们手托着一摞复印的材料,分发给每一位戴红牌的人大代表。材料上赫然写着:

“中国要求日本‘受害赔偿’刻不容缓!”

这一幕,在分布北京东西南北的各个人大代表驻地重复着。一时间,这份长达16页的意见书,在参加第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中广泛传阅着,引起了据说是“近年来少有的共鸣和反应”。

因为它将一个被搁置了近半个世纪的、沉重的话题重新提了出来,这话题就是对日侵华要求“受害赔偿”问题。

正如作者在该文结尾所说的,“受害赔偿”对中华儿女来说,难道仅仅是钱的问题吗?不,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理解它的意义和内涵。

也正如作者在标题上所提醒人们的那样:

中华民族遭受浩劫的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这是沉积半世纪的呐喊!

1992年冬,湖南文艺出版社纪实文学室主任李一安、编辑陈新文、唐明前往南岳搜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资料,南岳区委特意派了一辆小车载着他们驶向著名的忠烈祠参观。这是个晴天,一路上,微风送爽,山色宜人,司机小伙子也许受了这大自然的引诱,话匣子打开,和他们聊起天来。

他说他是个复员军人,知道忠烈祠里陈列了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中国官兵的资料。“你们就是来了解这些的吗?”司机问。他们点点头。“噢……”他陷入了沉思。车还在呼呼地往前奔驰。“嗳,忠烈祠里有件事,我说给你们听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